三明3人入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榜”候选!为他们点赞吧!
经过各地各部门广泛推荐的31名2022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榜”候选人事迹,正在文明风网站进行展示。三明有刘银华、陈雪英、罗万箱三人入围候选人,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的事迹点赞吧!
80后小伙救人救火不含糊
刘银华,男,1988年4月生,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中沙乡下沙村人。2022年6月,一位老人因在河边清洗草席不慎落水,情况十分危急,刘银华听到呼喊后,立即冲到岸边,不惧危险,毫不犹豫跳入深不见底的河中,用尽全身力气救出落水老人。2022年5月,刘银华发现邻居店铺着火,店内空无一人,他立即前往救火,因处置及时,明火被扑灭,避免了火灾蔓延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和10万余元的经济损失。邻居们都称刘银华为见义勇为“水火英雄”。勇救落水七旬老人2022年6月24日上午9时,刘银华正在自家店铺内忙着生意,忽然外面传来“救命啊!有人落水了!”的惊呼声,只见一位老人在宁化城关的翠江中半沉半浮不断挣扎,离岸有10多米远,情况十分危急。刘银华毫不犹豫,飞速跑到河边,衣裤未脱,纵身跃入深不见底的河中,径直向落水老人游去。河水湍急,刘银华费尽力气才游到老人身边,但老人已经失去知觉,身体异常沉重。他立即游到老人身后,紧紧拽住老人的衣服,托住老人身体,奋力游离深水区……时间就是生命,刘银华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快点、再快点、更快一点”。经过多次努力,刘银华终于将老人拉到浅水处。深水中自己的体力已些透支,但刘银华丝毫不敢松懈,快一秒就增加一份希望,他使出全身最后的力气拉着老人一点一点向岸边靠近。岸上的群众也及时伸出援手,齐心协力将老人拉到岸上。老人已失去意识,刘银华赶忙喊周围的路人到最近的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来医生急救。经医生抢救,看到老人慢慢地恢复了清醒,刘银华松了一口气,默默离开了。“救人是我本能,当时也没多想就跳入水中,只想能把老人救起来,有人遇险,换成任何人都会出手相救的。”事后刘银华表示,只想尽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及时灭火除隐患在生活中,刘银华就是一个热心肠,不论看见谁遇到困难,都会伸出援手。2022年5月,刘银华突然发现邻居店铺内不断有浓烟冒出,像是着火了,便迅速来到隔壁店铺内查看。店内空无一人,只见火势越来越大,他来不及多想,马上冲回自己店铺,喊上在场好友,提起水桶立即冲回现场灭火。因处置及时,避免了火灾蔓延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周围邻居纷纷为他点赞。在危难面前,刘银华敢于冲在前面,不顾个人安危,用实际行动挽救生命,诠释了见义勇为美好品德。
好媳妇信守承诺 五年还清五十多万元债务
陈雪英,女,1977年12月生,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上坪乡龙共村村民。十二年来,她顶着家里变故的重大压力还清巨额外债的事迹,在乡里乡外被传颂,大家称赞她是个诚实守信的好人。遭遇不幸勇挑重担陈雪英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98年嫁到龙共村上小梅溪邓元青家。婚后他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育有两女。陈雪英的丈夫在外跑运输拉活,虽然辛苦不富裕,但小日子也过的平安幸福知足。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正月,陈雪英的丈夫驾驶的车辆发生了事故,造成对方两人重伤入院。伤者是从外地到永安务工的人员,亲人远在千里之外,由于伤势严重,陈雪英答应两位伤者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直到他们出院。从那天开始,陈雪英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日夜在床前照顾,端茶倒水、一日三餐、清洗衣物、及时缴纳医药费等,直至两位伤者痊愈出院。为了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和赔偿费,陈雪英的丈夫日夜加班拉活,陈雪英也是一边照顾两位伤者,一边在私营企业做起了钟点工。可五尺男人终究没扛住,两位伤者刚刚出院,当年七月,她丈夫就因劳成疾被查出癌症晚期。这消息无疑是雪上加霜,她被压得喘不上气来,两位伤者的医药费和赔偿费共计近26万,医药费大部分是亲戚朋友借的,赔偿费还没着落,又出现这个事!丈夫入院治疗又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即便如此,陈雪英也说:“治,一定要治,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治!”她默默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就这样,陈雪英为了给丈夫治病债台又高筑,陆陆续续欠了30几万元,在丈夫重病期间,雪英答应丈夫一定会孝敬公婆、照顾女儿、还清外债。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半年,丈夫还是不幸过世。践行承诺主动还债陈雪英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后,为了照顾年迈的公婆,她毅然辞去工作回到乡下,来到田间山上,一边学着锄山、下肥、挖笋、砍毛竹、做笋干等,所有农活慢慢学着做,只为了多赚些钱,早日还清外债和赔偿款。五年来,陈雪英舍不得自己多吃一口,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每天节省着过日子,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每年年底卖了笋干、冬笋,陈雪英都要挤出钱来还外债和赔偿款。除了忙着自己家的笋山,陈雪英还到城里做钟点工来补贴家用,虽然不能一次性还清欠款,但是本着“能还多少尽量还多少”的想法,陈雪英宁愿自己苦也要遵守承诺,终于在2015年,她丈夫去世五年后,她把所有的外债和赔偿款共计50多万元全部还清。孝顺公婆赢得赞誉陈雪英忍住悲伤一边干活还债的同时,还要慰藉两位老人的感受和照顾两个女儿的生活。人生中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老年丧子了,年迈的公婆生活失去希望,心情落入低谷,公公虽是不多言语,但是食不下咽、整夜无眠、日渐消瘦的状态,婆婆更是终日以泪洗面,活在悲痛的苦海里无法释怀。当一家人相互扶持着慢慢走出阴影的时候,公公却因肾囊肿住院了,她只能家里医院两头跑。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婆婆一次晕倒被送入医院时被查出心梗,必须马上转院到福州进行支架手术。陈雪英又义无反顾的选择陪同婆婆到外就医,日日夜夜陪伴在其身边,照顾婆婆的身体和起居直到出院。公婆身体状态一直不是太好,近年来更是多次入院,陈雪英对此毫无怨言,把公婆当亲爸妈。陈雪英说只有做人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别人尊重,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更是真正付诸于行动的。
古稀老村医坚守乡村守护一方健康
罗万箱,男,1946年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管前镇林源村人,1968年12月创办了林源村第一个村保健站,从赤脚医生做起,一干就是53年,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其工作成绩也得到了上级认可,先后被三明市卫生局评为三明市计划免疫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扎根乡村,守护一方健康今年77岁的罗万箱,有着42年党龄和55年的行医经验。1968年,23岁的他学医归来,便一头扎进偏僻的大山,成为林源村的村医。后因工作需要,1988年被调到了乡卫生院。2006年,本该退休的罗万箱又被乡卫生院返聘,这一干又是8年。2014年11月,罗万箱已年届古稀,在福州的子女多次要把他接到身边照顾,但都被他拒绝了,他坚持要留在林源村当村医。罗万箱知道,林源有4个村民小组,1700多人口,却难找到一个常驻医生,山里百姓看病难。在村民的挽留下,尽管年逾古稀,罗万箱还是毅然留在了村里,继续为村民看病,继续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忘初心,践行一份承诺罗万箱回忆起小时候,他的妈妈和弟弟患上了麻疹,因当时医疗条件不好,治疗不及时引发肺炎,妈妈和弟弟相继去世。那时候起,他就向自己承诺要当一名村医,不让缺医少药的悲剧重演。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巫山村民汤梅英,半瘫在床。她家地处偏远,山路又陡峭,车子都开不上去。罗万箱每次为她看诊时,都得跋山涉水徒步去,但这些他都毫不在意,一年就为她上门看诊8次。源宅村贫困户罗春妹不小心摔断了腿,前后治疗花费了近4万元。她儿媳又患有糖尿病,每年治病就得花不少钱。罗万箱一直免费为她们上门看诊。罗春妹说,多亏了罗医生,现在病情控制稳定。“风里来雨里去,看病认真又仔细。”镇驻村工作组组长给罗万箱竖起了大拇指。默默付出,献出一片热心罗万箱对病人和公益事业热心相助。村里的低保户,罗万箱只收取基本的药品费,就最近这三四年来义务为50多人次免费看诊。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他还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村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生活节俭的罗万箱毅然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用于支持防疫工作。“跟那些在疫情一线奋战、奉献自己生命的医务人员相比,我捐2300元根本不算什么,只是在做点小事情。”疫情发生以来,罗万箱身感责任重大,除了照常给村民看病外,每天坚持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杀,给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参与疫情防控的宣传和劝导。“我多跑跑腿、动动嘴,有助于村干部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罗万箱说,村里很多人,都是他看着长大的,自己都给他们看过病。因此,大家信任他,肯听他的话。有一次,一位从温州返乡的村民,非要出村采购,谁劝都不听。经过罗万箱耐心地劝导,他才情绪稳定下来,肯配合村里的工作。“穿了这身白大褂,就要担起治病救人的责任。我会一直做好村医这份工作,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罗万箱这么说,也是这么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中共三明市委文明办 姚晓闻供稿)
本次点赞时间为11月1日-11月20日
活动期间,每位网友只可参与点赞一次
可选择一位或多位候选人进行点赞
点赞方式:
第一种
关注“文明福建”微信公众号,
从首页下方“互动”菜单栏,
选择进入“点赞好人”页面,参与点赞评议。
第二种
扫描下图二维码,
进入点赞页面。
▼▼▼
快来为三明候选人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