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三明,嗮年味~


小年一过,春节越来越近了,大街小巷已挂起了色彩斑斓的彩灯和红灯笼,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过年气息,眼看着腊月底已到,每到此时,身处异乡的我们盼望着归乡与家人团聚。有人说,乡愁是味蕾上的念念不忘,是饭桌上熟悉亲切的美味佳肴,是饭桌上与家人们的相聚畅谈……于是他们用着自己的方式制作属于家乡的美食故事……
假期的第一天,拖着行李,踏上归乡的列车。
坐标:福建三明
01美食篇:
除夕之前,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各种油炸小食如:油饼,煎饼,甜饺,芋饺包还有熏肉(如:腊肉,腊鸭、腊肠)和新鲜的鸡鸭等,为迎接新年。



02来说说家乡特产---田鼠干、山鼠干民间有流传「吃一鼠,当三鸡」的说法,但是大家听到老鼠就瑟瑟发抖,觉得恶心,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我们当地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到田里捕捉,现在因农田使用各种农药,后来都到山里捕捉山鼠,价格也很高,食为珍贵。
田鼠抓来先去毛,再去肠肚,洗净后用谷壳或米糖熏烤,待烤成酱黄色即可。田鼠干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尤具补肾之功,对小孩子尿床症具有显著疗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我们几乎都把吃老鼠干作为一种享受。烹饪方法以白萝卜和辣椒,炒而食之。尤其是爱喝酒的人,更把它视为配酒之上品。


03清明果清明果,又名青团、白果,是中国南部、中东部汉族特色食品之一,
在我的家乡,青团采用田边艾草清洗捣烂去除汁水与大米,用原始的石器工具捣制,使清明果更加软糯有韧劲,在用茶油搓揉成小团即可食用,家庭聚餐和请客都是非常受青睐的食物。

04发财糖(麦芽糖)每到正月初三初四之后陆续就会看到餐桌上放着几颗发财糖,以前小时候我就带着弟弟,提着一袋,到每家每户去发,回忆满满

立除新建文本,单击两次进入编辑
春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
在我老家立春是大家非常注重的节日,2019立春吉时在中午11点左右,先把提前山上采摘的万年青插在门口的两边,大家得放下手头事务必须安静不能有打闹和脏话,点燃鞭炮来迎接立春。除除新建文本,单击两次进入编辑
夕迎接完立春,大家又开始忙碌着,除夕夜一桌丰盛的晚餐,年夜饭在乡下都格外早,所以在这之前我们会提前洗漱好穿上新衣,准备好红包,给长辈、小孩守岁,然后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我们习俗除夕夜吃鸡肉,正月初一吃鸭肉,吃法也有讲究,不同往常,一只鸡会分成6个大块,每人分一块(寓意,吃完就长大一岁),小孩吃鸡腿,爸妈吃翅膀,爷爷奶奶吃鸡臀部和鸡胸,这两块最有肉和脂肪营养,所以是给长辈的。
吃完年夜饭,以前是不能出去串门,只能待在家看春晚坐等12点跨年,现在,大家也习惯吃完饭就出门搓搓麻将,泡泡茶,喝喝小酒。
深夜12点,村里和邻近乡村,同时放着各式各样的烟花和鞭炮,迎接财神和新的一年到来。跨年烟花
民俗文化在每个乡村里,每年春节都会举办一些民俗活动,而更多的民俗活动已然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我们一代代传承。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我的家乡,春节传统民俗。舞龙灯
02稻草龙
正月初三,大人们会为小孩们,制作稻草龙,用稻草编出龙头,龙身,龙尾的形状,用红纸把身子包裹,在用红绳把每节连接起来,龙珠采用的是芋头,切掉三分之一大小。用红纸包裹,插上杆子,在顶部中间插上几根香火,敲起锣打起鼓,一帮小孩,去每家每户给拜年。03板凳灯(邻村的文化)板凳龙(又称板灯龙)于每年正月.在乡村或街巷迎舞,俗称迎龙,由龙珠、龙首、龙身、龙尾组成,均用竹木、灯板、龙纸分节扎制而后连缀而成,非常壮观。
大田板凳龙——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APPY NEW YEAR!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