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好吃不好吃小吃盘点⑥:重庆磁器口
往期回顾:
到北京磁器口,你可能是慕名赶早去喝豆汁儿;到重庆磁器口,你起得再早,似乎都只能排队买麻花,为什么磁器口买麻花的人天天都那么多呢?这是个问题......什么时候去磁器口人少呢?这也是一个问题。重庆人会特地跑到磁器口去吃小面和酸辣粉么?这个问题好像不是问题。
到磁器口古镇,你可能会看到的小吃可能是这些:
麻花
磁器口的麻花一天会卖出去多少?最后吃尽肚子里的可能不过总数的一半吧?不过无论哪家的麻花,似乎都还挺好吃的,至少在酥脆上谁家都不输多少。
酸辣粉
磁器口酸辣粉要找店面低调一些的,不站着一些吆五喝六的人打广告引人气的小店去吃,当然了,好吃的酸辣粉店每个重庆人都能数出五家,也会有几家在磁器口,只要你能挤到那里去。
重庆酸辣粉酱肉末给的多,这点是服气的,真的不像外卖的那些,除了一股山西老陈醋的味道,就是红油呛嗓子,其他啥味也吃不出来了。
鸡杂
鸡胗、鸡肠子、鸡心、鸡肝等等内脏麻辣鲜香的炒一锅,隔着几家店就能闻到香气,让人把持不住。甚至只闻到炝锅葱蒜花椒的气味,就能脑补出一餐,做的好的鸡杂那是真正馋的人挠心挠肺的,当然,这不适用于听到这些名词就头皮发麻的朋友。
毛血旺
吃毛血旺,小吃店里一盒盒纸碗装着的那种当然不会好吃,还是找个小店坐下来吃比较合适,等着现划黄鳝,现加料现冒,嗑着瓜子等半个小时,等端上来,你试试!
叶儿耙
麻辣串
有一股统一的方便面、麻辣香锅味。到店里吃现做的当然又不同了。
脆辣椒
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是零食。不过只要你跨过了这个坎,吃那么一小节,就会发现香脆香脆的,像吃炸空了的花生米,里面也确实是有花生米和黄豆粒搀和着的,椒盐香喷的味道还不错,也不算辣。
张飞牛肉
画着黑脸或是瞄着粗眉画着黑胡子的演员们是张飞牛肉的招牌,最开始好像就是在磁器口流行起来的,现在很多古镇都有,我每次看一眼就过去了,没有吃过。
香辣豆皮
麻辣味儿,辣条的柔软版本,香得冲鼻子。
龙须酥
绵绵连连细细密密,千丝万缕扯出来,龙须酥吃到口里真是入口即化为一丝甜的小食品,更喜欢去看它的制作方法。
小面
摊摊面、盅盅面、猫儿面,可能是按照摊子的形制和盛面的容器区分的小面吧?
飞饼
饼啊酥啊什么的,在古镇里要不就是默默的蹲在钢精锅里或是蒸笼里,要不就是像飞饼啊姜糖啊龙须酥啊这样带着表演性质的,先把人吸引过来,再表后话。
凉粉
看着小吃摊上摆着许多佐料盆就喜人,麻辣酸辣,少有做的难吃的,量确实也不大。
凉糕、龟苓膏
看上去像猪油,浇上糖浆,夏天吃,凉凉的,口感爽滑,还是不错的。
竹筒饭
我可能从来没有吃到真的米香十足的竹筒饭,竹筒大多是重复利用,但只是作为一个容器,米饭是在其他地方做好,直接填塞进去的,这是大多数竹筒饭没有香味的原因之一,再有就是米选的不好。
糖画
牛皮糖
一种软糖,略黏液,芝麻是亮点,如果没有芝麻配合着,非常容易腻。
酸奶
本地本来不产酸奶的,创造酸奶也要上,几乎每个旅游景点都有一种老酸奶。
糍粑
椒盐花生
北碚豆花土坨酒,好耍不过澄江口;高店子的黄糕蒸得泡,椒盐花生要数磁器口。这是一句民谣,似乎历史上磁器口的椒盐花生是很有名的,但是现在卖的不太多。
花生酥
抄手
一碗抄手好不好吃,我也觉得看品相是能看出来的。
蹄花
找到好吃的卖蹄花的小店,真的是会好吃到你想学一句重庆话来表达的:嘿好吃!
往期回顾:
(以上图片整理自网络。欢迎大家补充说明~)
欢迎关注
一点资讯:大雄简单菜
今日头条:美食家大雄
网易:美食家大雄
搜狐:大雄简单菜
微信公众号:美食家大雄
秒拍:美食家大雄
淘宝达人:美食家大雄
言味:美食家大雄
YHOUSE生活大师号:美食家大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