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网

欢迎访问 今日三明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明市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2022-08-24 12:35分类: 三明 阅读:

 

创新完善党委政府六个一教育领导工作机制、深化总校制改革、推行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补短板、抓改革、塑内涵、提质量、促公平,着力打造市区优质教育高地和山区教育强市,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目前,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99.14%,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7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9%,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9.6%。

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从高标准、现代化的幼儿园,到中小学的新建、改扩建,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教育项目建设,一栋栋美丽的校舍拔地而起,一座座美丽的校园相继落成。

教育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各项教育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市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党政领导抓教育六个一工作机制,市、县两级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由2017年的56.9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1.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19.56%增长到23.01%。

面对基础教育发展城乡间和校际间不均衡、局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难题,我市探索以强校引领弱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下沉。

组建总校86个,结对分校207所,受益学生24万名……一个个亮眼数据,展现出我市全面推进总校制改革取得的骄人成绩。如今,三明已实现各县(市、区)和基础教育各学段两个全覆盖,总校制改革经验做法入选2021年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持续化解择校热。市教育部门在市区先行探索实施小学非三统一人员子女积分入学改革、公办园多园划片招生改革,施教区片内外三统一幼儿100%录取到公办园且基本相对就近入园。

教育督导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我市创新督学聘用方式,打造督学智库,建立督学准入和聘后管理制度,完善分级教育督导运行机制和督导结果运用机制,我市市—县—片(校)三级督导网络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

深耕细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做实验、学厨艺、学打击乐、作创意画……我市持续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1+N四点半学校七彩暑假,护航成长暑期课后服务特色做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目前,全市开展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 346 所,自愿参与学生 26.4万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同时,教育部门瞄准作业设计高效课堂主动探究家校协同多元评价等双减政策举措,推动全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搭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动态完善黑白名单,精准助推减负提质。

深化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工程,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我市聚焦实施素质教育,组建G20高质量发展联盟,持续抓好特色初中、新优质初中、示范性初中等三类初中建设,推进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组建两大普通高中片区联盟,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推动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建设,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为2.98万名留守儿童建立一人一档、实施全覆盖1+N师生帮扶和1+1同伴帮扶、建立学业帮扶对子1480对……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留守儿童雏燕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实现所有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生活关爱帮扶全覆盖。

没想到离开学校那么多年,还能拿到大专文凭。在清流县工作的江红良高兴地说,理论知识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线上学习,不影响工作,老师讲的内容契合工作实际,学满三年考试通过并拿到学历证书后,就能评更高一级职称。

二元制教学,不脱产又能提高人才素质,受到当地企业欢迎。我市深化职业院校示范创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高校内涵建设,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现代学徒制,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此外,市教育局探索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成立三明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协同中心,统筹大中小学在组织管理、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协同作用。

多措并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推行协同培养机制、编制周转机制、正向激励机制等三项机制,是我市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过硬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

7月11日至15日,市五育融合 提升教学质量专题研训活动在建宁、泰宁举行,邀请福建教育学院、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庚西分校、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等地知名专家、校长为我市各校教师授课。

近年来,我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本土化相结合,深化与厦门、北京、上海等地教育交流合作,加快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

目前,我市培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省、市级名师等4364人,成立各级名师工作室71个。充实优秀校长培养人才库743人,80后占比72.68%。

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针对紧缺学科教师不足难题,我市推行编制周转机制,建立全市统筹、保障急需、动态流转、用后返还的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调剂1800多个编制给紧缺县、200个空编用于中小学人才引进。近三年我市招聘新任教师4600多名。

同时,市教育系统深化师范生定向培养模式,持续为教育事业输送新鲜血液。2018年起,我市委托三明学院按县单列录取方式,培养市级公费师范生830名。去年,委托福建师大、龙岩学院、集美大学培养省级公费师范生60名。

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2019年,我市出台1+4正向激励机制,通过增加学校绩效工资总量,统筹用于班主任工作、培优补差、名优教师、校长职级制奖励等,实行差别化发放。2017年至今新增追加奖励性绩效工资2.97亿元,有效激发校长、教师工作积极性。

重改革,激发内在活力,促进教育公平。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1年,我市入选全省唯一的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三明市创新完善十项机制 推进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围绕创新完善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留守儿童教育帮扶、职业教育分类分层育人等10个方面提出具体任务和总体目标,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记者 吴文凯)

原标题: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责任编辑:李晓灵

郑重声明:如果你喜欢本资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www.jrsmw.com

上一篇:三明将乐:积极打造文旅康养产业链

下一篇:三明尤溪县:老旧小区焕新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