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网

欢迎访问 今日三明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三明:文明之城别样“红”

2022-11-07 07:43分类: 文明 阅读:

 

●三明日报记者 曾凤清 林芳芳

三明是片红土地,“风展红旗如画”,这是一片浴血奋战的红。

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岁月里的三明砥砺奋进。1958年,中国共产党亲手在这里缔造了一座工业新城,早在30多年前,这里就因“文明”二字声名鹊起。

红色精神滋养着城市文明,文明三明如今飘扬着另一抹别样的红:爱心互助、无私奉献、古道热肠……这是20多万名三明志愿者们用大爱汇聚的红,是文明之花绽放的艳丽色彩。

传承志愿服务不停步

4月4日,清明节前一天。福建三钢(集团)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几位青年职工,一大早就来到仙人谷山脚和三明九中旁的山上,为素昧平生的工友扫墓。60年来,自愿、义务为早年工伤或意外死亡的工友扫墓,成了三化人的一个老传统,年年如此,不曾间断。

参加扫墓的青年职工曹振华在公司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陈金刚学雷锋小组第十任组长。成立于1971年的陈金刚学雷锋小组是三明精神文明创建的“老字号”,也是福建省第一个面向社会开展志愿服务的学雷锋先进集体。

“从最早的补鞋、补衣、配锁、修自行车,到如今的便民服务、文化服务、宣教服务,我们志愿服务社会的方式与内容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曹振华说道。

服务社会、奉献爱心,这是陈金刚学雷锋小组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坚持。岁月更迭、人员更换,这支爱心的接力棒却从未掉棒。“一任又一任的组员,以自己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持续实践,赋予了这个小组更加丰富的内涵。”福建三钢(集团)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王俊说。

如今,每逢周末,都会有一支“红马褂”从三钢出发,来到绿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自带工具,捡拾垃圾,为建设美丽、文明的三明持续献力。从2016年绿道开放以来,三钢的志愿者们开展的这项活动从未间断,三年来,累计有2000多人次参与其中。

三钢职工王桂珠每周还会和三明义工联的伙伴们,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这个老家闽南的女子,

早已经把三明当作自己的家乡。从2008年开始,王桂珠和队友连续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三化困难职工老颜,直到老人辞世。

爱心总是在寻求另一颗爱心,然后碰撞出更多奉献社会的正能量。如今,三明全市像陈金刚学雷锋小组、三明义工联这样经常性开展做好事活动的志愿服务组织有2420支,实名注册志愿者29.07万人。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志愿服务让山城爱意涌动,也为这座城市在文明标尺上一次次标刻下新的高度。

绽放精神文明化沃土

4月初,女警付樱带娃看病途中徒手擒贼的故事“火”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人们在谈论中,不仅感动于女警冒着危险力擒惯犯的无私果敢,更感动于事情发生时,路人齐齐出力的那份暖意。

文明花开,正是因为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土壤。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1989年,三明就在全国率先成立文明市民业余学校,这成为塑造文明市民的破题之举。在全市12县(市、区)设立文明市民学校、在全市800多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设置文明市民学校(教学班);广泛开辟道德讲堂,将道德讲堂建设工作列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重点,纳入文明单位考评;独创设立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拓展市民教育平台,创新开办“三明文明大讲坛”“党员干部讲坛”“道德论坛”“周末党校”等……不断提升的市民素质,是三明之所以能成为“好人之城”“志愿之城”的基础。

近年来,全市当选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5人;福建省道德模范14人,63人、1个群体当选三明市道德模范;入围中国好人榜90人,入围福建好人榜123人……

这组数据折射着三明这座城市独特的精气神。身边的凡人善举、平民英雄不断地涌现出来,一批可信、可敬、可亲、可学,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身边好人”释放、凝聚着正能量,以榜样的力量吸引着更多人踊跃地加入志愿者队伍,形成着积极的“马太效应”。

2月28日,北京传来喜讯——三明市残联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2018年“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成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之一,并被选作代表发言。

践行志愿服务,无地域之分、身份之别。“正因为我们是盲人,平时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因此更要感恩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市残联盲协会长江华说,志愿服务开启了盲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另一扇“光明之窗”,让盲人感受生命不一样的价值和意义。

从“被助”到“助人”,穿着红马甲的盲人志愿者们,向社会传递着大爱,这份大爱又化作养分,肥沃着这座文明城的精神土壤。

前行为善更要善为

整个3月份,陈子玲特别忙碌。新书《心理魔法箱》的第一册《我的梦想,错了吗?》正式发行,这是国内首本针对儿童的箱庭疗法儿童漫画读物。

作为福建省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生命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同时还是福建希望24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热线的志愿者。长期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每一次生命危机干预,她都为那些轻言放弃生命的年轻人感到遗憾,也让她萌生了“防重于治”的念头。这本书的发行,就是她为此而努力的一部分。

陈子玲所在的福建希望24热线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中心,同时还是彩男爱心公益联盟的首批成员。2017年4月,在市委文明

办的牵头协调下,彩男爱心公益联盟成立,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分会、三明市第一医院志愿服务队、三明市美容美发协会和梅列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联谊会等市区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加盟。

志愿服务组织的抱团发展,凝聚起了更多专业力量,志愿服务呈现“1+1>2”的放大效应。

随着我市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志愿服务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受益人群也越来越多,市委文明办致力于建设“志愿三明”信息平台,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为礼遇志愿者做好基础,以形成“细水长流”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目前正在探索实践的“互联网+菜单式服务”,有望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发展,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志愿服务精准化,志愿队伍规范化。去年,我市承办了全省优秀志愿者骨干培训班,邀请北京及省内多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解读《志愿服务条例》、团队融入、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运作等相关志愿服务知识,着力提升志愿者文明礼仪、网络文明传播、文明交通服务能力,由此带动提升了全市志愿服务水平。

“志愿服务需要热心,又不能光凭着热心。除了我们的专业技能之外,我们还需要志愿服务本身的专业提升。”大田桃源国有林场见义勇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何吓俊说。这支服务队成立于2014年12月,成立后,他们积极投身于野外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志愿服务。志愿服务队还多次组织志愿服务培训,细致梳理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的内容,提升志愿者们的专业服务水平。

在三明,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如今,从事志愿服务的热心人更朝着人人善为的方向前进。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红色的旗帜,是斑马线上让行人安心的色彩;红色的帽子,是公交车站井然有序的文明符号;红色的马甲,是三明文明新风最清晰的标志……这抹红,展现出大爱与大美,展现着这座文明之城的魅力与风采。

郑重声明:如果你喜欢本资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www.jrsmw.com

上一篇:爱了,爱了,如此美丽文明的三明城「组图」

下一篇:暂无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