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模式:市级媒体融合的三明样本
在我国现有“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机构格局中,市级媒体向上可对接省级媒体、向下连接县级媒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推进市级媒体的融合发展是重构四级媒体机构格局的一大关键。三明市市级媒体先行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通过一系列融合举措,对三明日报社、三明市广播电视台、三明市新媒体发展中心三家新闻单位进行了资源统筹和机构整合,于2019年8月率先成立我省首家市级融媒体中心,构建了适应全媒体生产链条的组织架构,为我省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一个新样本。
打造“五全”融合模式
市级媒体这些年来同样受到新媒体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三明市主要新闻媒体报纸发行量、电视用户数下降严重,各家网站与新媒体平台年阅读量也偏低,陷入了困境。加快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乃不二选择。三明市把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守正创新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几家市级主要媒体,按照“先立后破、边建边融、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创新性地打造了一种区别于其他市级媒体的“五全”融合发展模式,在融合中突出管理体制、采编流程、内容生产、用人机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多维度改革,边实践边探索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推进力度大、效率高,成效显著。新媒体平台传播力大幅提升,2021年各平台累计阅读量21.7亿,为2019年的36倍;今年1-7月,累计阅读量26.3亿,百万+作品648条,千万+作品23条;各平台作品质量全面提升,今年有 4件作品获福建新闻奖一等奖,6件作品获福建新闻奖二等奖,居设区市前列。
那么,什么是“五全”融合模式?
全要素投入。三明市委在政策、组织与资金方面为市级媒体融合给予保障,协调解决媒体跨机构整合相关资源的难题,明确组织机构职能属性,以及每年经费投入等,为一体化传播提供政策支持。
全流程再造。精简原有部室,建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采编与运营机制;建立“中央厨房”大平台,构建以e三明APP为主体、微信公众号为重点、第三方平台为延伸的“3+6+N”全媒体传播矩阵,为一体化传播提供机制保障。
全制度创新。主要是创新人员聘用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新闻采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一批理论与实战并重的全媒体人才;创新正向激励制度, 为一体化传播提供发展动力。
全业态塑培。坚持策划引领,以内容建设为重点,立足转换语态,综合应用多种新技术手段,推出图文、短视频、海报、H5网页等互动感、体验感强的融媒体产品,为一体化传播提供源头活水。
全业务布局。积极与市场接轨,承接专题片、宣传片、广告片等业务,开展直播节与日常直播等多元经营业务,增强“造血”机能;通过新媒体矩阵,升级经营模式,寻找媒体融合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媒体服务向政务端、商业端和消费端延伸,拉长经营链条,为一体化传播提供发展支撑。
就全国已有省区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情况来看,市级媒体融合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初期的探索阶段,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各个新闻单位与人员的“物理整合”;第二阶段是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演变,主要围绕“中央厨房”的搭建和依托新媒体技术应用,促进工作流程再造,“报、台、网、微、端、声、屏”一体化运作,从而构建起从纸端到指端、从平台到全域的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建成至今所取得的积极成效表明,其市级媒体融合已进入了“化学融合”之境,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五全”融合模式。实行了资源统筹和机构整合,将市级主要新闻媒体“融”成了“一市一平台”的市级融媒体中心,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新媒体融合一体,打造了移动优先的新媒体格局,初步形成了新型主流媒体的框架与效能,重构了三明市媒体传播生态。
三明样本的启示价值
三明市市级媒体融合探索打造的“五全”融合模式具有多重价值,既是三明市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成果,较大程度上摆脱了三明市级媒体一度所处的困境,又为我省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探出一条新路子,提供一个富有价值的新样本,其经验得失对于探索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具有较大的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
做好顶层规划。市级媒体作为地市新闻宣传的主阵地,主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在新闻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等方面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对市级主要媒体的整合与融合,必然牵涉部门、单位及人员等多方利益。“顶层规划”不仅指媒体自身要从政治高度、行业站位乃至新闻传播的专业视角,顺应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从宏观层面思考布局媒体融合之策,还应得到当地党政部门主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把推进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置放在当地工作大局中,从市域高位规划设计整套方案,并从相关政策制定、经费投入、体制突破与部门协调等方面强力推进,为市级媒体融合开路。这是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能在全省率先建成的一条重要经验。
生产优质内容。在信息过载的当下,优质内容在受众用户中依然具有其强大的吸引力与传播力。三明市市级媒体融合经验表明,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仍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发挥其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向社会,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善于在回应社会关切与民生诉求中引导社会情绪,培养群众的认同感,寻求“最大公约数”,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然,市级融合媒体也应树立新理念,强化用户思维,放下身段,改变腔调,转换语态,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年轻态”“互动态”的新闻语态和图文、海报、H5、短视频等新形态,来传新闻、说故事,畅通内容产品与受众用户之间的通道,增强受众用户的体验,从而进行有力有效的引导,绝不能为了流量、点击量、下载量而片面迎合受众。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善于利用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好方式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手段,把纸媒的深度性、广电的具象性与新媒体的交互性等有机相融,通过融媒体平台生产并推送受众喜欢的导向正确、内容多样、形态多元的优质内容。这是新型主流媒体优势之所在,也是提升内容生产质量、增强主流媒体与用户粘性的根本之策。
构建融合平台。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破媒介形态的技术壁垒,构建了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底座与平台。这一融合平台集指挥调度、全媒采编、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保护于一体,再造新闻生产流程,形成了全媒体传播矩阵。新技术的应用驱动了新闻内容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的变革,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升了传播效果,实现内容的个性化订制与精准推送,增强与受众用户的交互体验,同时也能与其他媒体平台交叉互推、分享转发,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
制度创新突破。媒体融合的关键是人的融合,难点在于体制机制改革。毕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各自优势的叠加互融并不意味着自身存在的问题会随之消失,反而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工作量化、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方面的问题更为显眼,成为媒体深度融合中无法绕开的制度性障碍,不解决无以推进。三明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创新人员聘用制度与培训方式,解决人才引进与培育问题,培养能够与融媒体相匹配的全媒体人才。同时改革评价考核方式,创新正向激励制度,实施绩效的部室包干制,打破工作人员职称、编制限制,并按新闻采编、技术保障、后勤行政三类部门工作特性来划分绩效档次,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不一样”的难题,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潜能。这意味着,媒体融合若不能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构建与新型主流媒体相匹配的新生态系统,也就不可能突破建立在单一媒介基础上的原有体制机制之困,实现媒体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从何谈起?
(谢宗贵,福建师大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王瑶,福建师大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新媒体编辑:李雨青